历史沿革

当前位置:首页  走进南信  历史沿革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属国有公办院校,是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B档学校建设单位、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教育部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江苏省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江苏省卓越高等职业院校。

草鞋峡时期19531954

  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亟待恢复。1953年,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苏联援助我国建设156项重点工程,为重点工程中的电子工业配套,第二机械工业部第十工业管理总局酝酿创建一所无线电中等专业学校。经过实地调查研究,在南京市委和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决定选址南京市御道街东侧明故宫废墟筹建学

校,校名初定为南京电信工业学校。学校计划当年开始招生,因此,南京市将北郊草鞋峡造船厂基地和幕府山厂房拨给学校建设临时校址。


  1953年9月,学校更名为华东第一工业学校 。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三年,开设无线电零件制造、无线电机制造、电真空器件制造、电话机与自动电话台制造共4个专业。10月4日,学校举行建校、开学典礼,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所培养无线电中等专业人才的新型学校正式开学,近600名师生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开始了初创时期的教学。学校白手起家,自力更生,团结务实、自强不息的校风由此生发。
  1954年6月,南京连续大雨、汛情严重,江水漫堤。学校组织师生紧急撤离,在先学生、后教工的安排下,于6月27日搬离了草鞋峡临时校舍,在御道街校区开始了新的校园生活。


草鞋峡校区  19539华东第一工业学校临时校址

195310华东第一工业学校成立暨开学典礼


御道街时期(19541973  

  在御道街校区,从1953年到1956年,学校基本完成了1500名学生规模的建设任务,教学大楼、实习工厂、实验大楼、图书馆、运动场、大礼堂、游泳池、宿舍、食堂等教学、生活设施日益完善。
  1955年学校更名为南京工业学校,1956年4月1日改校名为南京无线电工业学校。建校初期,学习苏联的办学经验,并先后聘请4位苏联专家到校指导教学。
  1960年学校规模扩大到6000人,增建了新教学大楼、金工车间。到1963年,学校占地面积达295038平方米,建筑面积62805平方米,在办学规模、专业设置、师资队伍、教材建设、实习设备等方面全面领先,成为我国首屈一指的电子工业学校。
  作为国家对外交流的窗口,学校先后接待了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各国驻华使节等3000多名中外来宾参观访问。1960年12月21日,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陪同西哈努克亲王一行到校视察,学校校办工厂生产的“三勤”牌收音机,作为国礼赠送给贵宾。周总理对学校发展的指示和对学生的期望,激励和鼓舞着一代又一代南无人的成长。
  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让学校遭受重创而停止招生,学校教学骨干及家属下放苏北淮阴地区。1973年10月,学校校址、人员及物资划归部队院所使用。


御道街校区(1954-1973)


1954新建成的教学楼

同学们认真听课

在老师指导下进行钳工实习

196012周恩来总理(左四)陪同柬埔寨国家元首诺罗敦•西哈努克亲王(右四)等贵宾来校参观

196110尼泊尔国王马亨德拉在国务院副总理习仲勋的陪同下来校参观(戴墨镜者为国王、国王身后左为习仲勋副总理)

19604国务院副总理谭震林(左四)在省、市领导陪同下来校观看拖拉机无线电遥控演示


沧波门时期(19781986  

  1978年12月,第四机械工业部决定以下放苏北的原学校教职工为基础恢复重建南京无线电工业学校。1979年5月,学校确定了恢复重建方案,1980年选定南京市东郊沧波门镇小庄村为新校址。同时,在沧波门外环路南侧一块9.9亩的土地上建设临时过渡校区。
  1981年6月,学校招收了重建后的第一批学生,学习无线电技术专业,学制2年。10月4日,复校后的第一届新生报到,因“文革”中断的教学重新恢复,学校的各项工作步入正轨。
  1982年至1986年持续在沧波门临时校区招生,招收江苏省普通生和省内外代培生,专业设置扩增为无线电技术、电子设备结构、电子化学工艺3个专业。
  因小庄村附近规划建设铁路枢纽辅助编组站,学校放弃了该校址建设,于1982年3月获四机部批复同意,重新选址古平岗35号建校。
  1986年12月,古平岗校区建设完成,全校师生搬迁至新校址。


沧波门校区(1978-1986)南京无线电工业学校校门


课堂教学

装配十二英寸黑白电视机

学生实验场景


古平岗时期(19862004

  1986年搬迁至古平岗新校址后,学校进入了以教学为中心、基建为重点的稳步发展时期。1987年2月,电子工业部和江苏省人民政府联合发文将电子工业部所属南京无线电工业学校下放至江苏省,由省电子工业厅归口管理。
  学校积极面对新挑战,通过前沿调研,摸索需求,寻求市场,先后开设了电子外贸、计算机应用、机电技术应用等专业。1988年开始扩大招生,从原来每年招收200名扩大到600名,同时在扬州、常熟等地开办教学点,通过“五统一”方针,确保各个教学点的教学质量。
  学校管理不断走向规范化,在一系列评估和评选中取得了多项殊荣。1990年被省教委评为“四项管理”先进中专校,1994年8月被国家教委评为国家级重点普通中专学校,1995年10月江苏省委、省政府授予学校省级“文明单位”称号,2000年5月教育部批准我校为“首批国家级重点中等专业学校”,2002年10月获评“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称号。
  2002年6月28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发文批准在原南京无线电工业学校的基础上建立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10月7日,升格建院后首次招收的新生到校报到。
  2003年3月学校举行了仙林新校区开工仪式。2004年7月,学院全部搬迁至仙林大学城文澜路99号新校区,开启了南信新篇章。


古平岗校区(1986-2004)

全校师生搬迁至古平岗新校址

教学楼、实验大楼

运动会开幕式


97年召开第一届高职教育研讨会


94年国家教委批准我校为国家级重点普通中专学校


95年江苏省委、省政府授予我校省级“文明单位”称号


江苏省人民政府苏政发(200281

文批准在原南京无线电工业学校的基础上建立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文澜路时期(2004至今)

  文澜路校区占地928亩,建筑面积38.1万平方米,现有在校生14000余人,教职工829人,固定资产14.39亿元,各类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1亿元。学校秉承“厚德 重能 规范 创新”的校训,以“服务全体学生、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信息产业”为宗旨,以产教融合为主线,着力机制创新、教学创优、服务创先,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华为、中兴、新华三、阿里云、苏宁、网龙等领军企业深度开展协同育人。
  学校围绕信息产业链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设有电子信息、网络与通信、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智能交通、数字商务、数码艺术等7个专业分院。此外还设有军士教育学院,每年为部队定向培养近500名信息类军士生。
  学校2006年获得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等次,2008年入选江苏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2010年入选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单位,2017年入选江苏省高水平高职院校,2018年成为江苏省卓越高职院校建设单位,2019年学校成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B档建设单位,2022年获得教育部“双高计划”中期验收优秀。
  学校正努力成为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信息类职业教育领跑者,全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南信篇章。


20047月学院迁入仙林新校区


大门

国旗广场

行政楼


教学楼

国防教育馆

景观大道

图书馆

绽放广场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