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月萍:与祖国同心 与时代同行 做躬行实践厚积薄发的新时代青年

时间:2023-11-06浏览:446设置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老师。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一部百年历史是党的事业和人民的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历史。同学们,学习历史,了解历史,坚定的站在人民史观的立场上,才能真正参透中国道路的成功密码。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一段历史和一个特别的人物。

2021年5月22日,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再次以特别的方式在我们耳边想起,只不过这一次的想起已然成为了一种最刻骨铭心的思念和缅怀。袁隆平,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心中的杂交水稻之父,就这样离开了我们。从这以后,每当我们再次看到阳光下摇曳起舞的稻禾,当这一颗颗稻谷变成我们手里的一碗碗米饭时,我们总是会不自觉想起他。

袁隆平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从1964年开始,他40多年如一日,全身心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先后成功研发出“三系法 杂交水稻、“两系法” 杂交水稻、超级杂交稻一期、二期,使水稻产量从平均亩产300公斤左右先后提高到500公斤、700公斤、800公斤。与此同时,袁隆平提出并实施“种三产四丰产工程”,运用超级杂交稻的技术成果,用3亩地产出4亩地粮食,大幅度提高现有水稻单产和总产。

同学们,我们出生于新世纪,没有感受过袁隆平记忆犹新的饥肠辘辘。但我们都知道用全球7%的耕地养活全球20%的人口,有多难。诗圣杜甫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志向,但他没有做到。而对于袁隆平来说,他“种得水稻千万顷,大庇天下百姓俱欢颜”,却是实实在在的功绩。缅怀他,了解他,我们更应该走进的是我们党和国家处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那一段历史。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是异常艰难和复杂的。由于长期战争,国内经济凋敝,民不聊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政治上孤立我们、在经济上封锁我们,在军事上威胁我们。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随后美国入侵朝鲜,同时派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遭到严重安全威胁。“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经过充分讨论和全面衡量,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军威,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人民心中的威望,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新中国站稳了脚跟。

在这样的背景下,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如何推进中国的现代化,对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中国共产党来说,也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兴国大业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绩。这个时期里,我们产生了中国历史上的无数个第一:生产出第一架飞机、第一辆汽车、第一台拖拉机,自行研制第一颗原子弹、氢弹先后爆炸成功,自行研制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自行研制第一艘核潜艇顺利下水,自行设计建造第一座大桥一一南京长江大桥,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籼型杂交水稻等。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这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伟大创造,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意愿符合中国的实际,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里,爱国为民、刻苦钻研、全心奉献的袁隆平,带着他一生为之实践的两个梦想,用他一生坚守的杂交水稻事业,激励和鼓舞全国人民不畏艰难、勇往直前,集体迸发出投身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蓬勃力量。

    同学们,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当做一颗爱党爱国爱人民的种子。袁隆平说,“我要为让中国人吃饱饭而奋斗”,最朴素的愿望里满载着他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拳拳之心。他从学生时代便立下学农的志向,决心用知识寻找“不再饿肚子的方法”;面对美国经济学家“谁来养活中国”的疑问,他带领科研团队几十年如一日埋头苦干,一次次刷新世界纪录,又一次次向着更高的目标进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让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吃饱饭,他念兹在兹、始终不忘。有了这份最深沉、最持久的情感,才能在取得成绩时永不满足,才能在遇到挫折时永不言败,坚定必胜的信心和决心。

   同学们,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当做一颗创新、奋斗的种子。袁隆平说,“书本知识很重要,电脑技术也很重要,但书本上种不出水稻,电脑上面也种不出水稻,只有在试验田里面才能长出我所希望的水稻。”他曾经在多种场合向广大青年分享自己成功的秘诀就是八个字:知识、汗水、灵感、机遇。“知识是基础,汗水是实践。灵感是思想火花,思想火花来了要把它记好;机遇宠爱有心人,好的机遇也不能放过。”

    同学们,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不仅应当具备家国情怀,更应当具有世界格局。袁隆平的成就,是“中国方案”解决全球粮食短缺、消除贫困的成功。“万家粮食中国粮” ,袁隆平的实践表明:中国人不仅能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还能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实际上,像袁隆平这样造福世界的中国故事还有很多。年过九旬的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带领团队,发现了以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方法,挽救了全球数百万疟疾患者的生命。年近九旬的钟南山奋战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线与国际医学研究一线,第一时间同国际社会分享中国的抗疫做法和经验,不遗余力挽救生命.....中国科学家们以及“中国方案”,正努力让世界“医食无忧”。这种至高之善,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崇高理想。我们既要有这样的制度和文化自信,更要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格局意识。

    同学们,青年时代是最有朝气、最有热情的年轻一代。以梦为马,不负韶华;但是我们不能只停留于做梦,更重要的是要在树立理想的基础上努力为实现理想而奋斗。袁隆平在很多场合都反复提到他一直有两个梦:第一个梦是禾下乘凉梦,这是追求水稻的高产梦;第二个梦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他的一生就是践行这两个伟大梦想的漫漫长征之路,毕生为之奋斗。每一次挑战,都是对初心的坚守。每一次攀登,都是对意志的考验。他是稻田忠实的守望者,从书本到田野,从梦境到现实,实现梦想不断实践,永不停歇前进的脚步。

袁隆平的梦是禾下乘凉梦,是中国人民永不挨饿的幸福梦;新时代青年的梦是中华民族的复兴梦,本质上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中国梦。同学们,我们要学习袁隆平敢于吃苦、勇于实验坚持不懈不断创新的精神,我们要造福人类技术发扬光大,传播到地球上的每个角落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躬行实践,厚积薄发,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无愧于伟大的时代。同学们,让我们与祖国同心,与时代同行,永不言弃,奋然前行,将我们的青春书写在广阔的中国大地上!


                                                文/人工智能学院教师 高月萍


(0)

相似推荐

更多>>

最热文章

更多>>

往期“最受欢迎文章”

更多>>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