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打造南信烙印文化 培育核心价值观

时间:2017-05-15浏览:773设置

  在六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在为国家实现现代化而培养大国工匠方面,积累了丰厚的文化底蕴,推动了人才培养理念和质量内涵的提升。特别是近几年,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致力于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学院的人才培养中,从学院办学历史和历程,根据不同时期的办学理念、目标定位、发展路径中研究和挖掘其内在的价值追求和精神潜质,从中提炼出了“南信烙印”,形成全院师生一致认同的共同愿景和核心价值追求。通过对“南信烙印”的顶层设计,积极打造独具“南信”特色的“烙印文化”,将学院的“强国梦”、教师的“育人梦”和学生的“成才梦”紧密结合,努力服务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一、案例背景

  学院前身南京无线电工业学校是新中国第一所电子中专校,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就一直奋战在电子信息产业的前线。周恩来总理、陈毅、谭震林、习仲勋副总理等曾到校视察。由于国家需要,学校几迁校址,数易校名,筚路蓝缕,浴火重生,拼搏奋进,开拓创新,历经数代南信师生薪火相传,先后战胜了教师不足、教材和参考资料缺乏、仪器设备购置难等困难,始终不忘服务信息产业的宗旨,探索信息产业人才培养之路,培养了近6万名的信息产业高素质高水平的一线技术型应用性人才。他们中既有为新中国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一大批杰出老校友,以中兴通讯侯为贵董事长、解放军艺术学院政委殷宝洪少将、佛山电器照明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钟信才、被国防部授予“模范战士”荣誉称号并命名其生前所在班为“王永才班 ”的陆军第203师607团特务连有线1班战士王永才(烈士)、为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电源工业协会名誉理事长季恒宽等为代表;又有近几年涌现出来的优秀毕业生,包括在校期间获得13项国家专利,被评为“江苏省创新之星”(高职院校唯一获奖者)的南京快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刘峰,其公司估值现已达到1.5亿,江苏省委书记李强亲自到该公司视察指导;已经拿到超过5000万元投资、公司估值超过两亿的悟空青年创业社区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沈严;在美国微软总部担任Data Analyst的张磊;被央视报道的火场救人英雄魏庭标等。南信院优秀学子人才辈出与其优良的历史发展传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分不开的。

  学院的成长史就是新中国电子工业的发展史,通过对学院成长过程中所形成的“烙印文化”的挖掘和提炼,引导学生将个人的大国工匠梦想与学校发展、民族振兴联系起来。

毕业生欢送晚会

  二、实施途径

  近几年,学院对“南信烙印”的总结和提炼是多层面、分阶段、分步骤、多形式完成的。

  (一)组织调研活动,充分挖掘“烙印”的深层意蕴1、开展“烙印”文化的党建与思政课题研究。发动党政部门围绕烙印文化主题征集思政选题,从思想政治教育、就业创业、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管理、资助育人等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以课题和项目申报的方式,凝聚校园文化建设的智慧和力量。确定一批校园文化建设和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课题,发动广大教师进行专题研究,培育校园文化建设成果。

  2、开展“烙印”文化的读书调研活动。由宣传部牵头,发动全院中层以上干部结合本单位办学历史和办学实际,以理论中心组和教职工政治学习或自学的形式,学习和研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并撰写读后感和调研活动报告,对于收集上来的作品进行评选和表彰,并编订成《中层干部读书笔记》读本。

  3、开展“烙印 说出你的南信故事”征文活动。院党委书记和院长自带头执笔撰写,将其中的优秀作品汇编成册,编入校园文化建设系列丛书。在校报上开辟教授访谈专栏,连载由党委副书记施泽波讲述“从沧波门到仙林大学城”的南信故事。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在微博微信里,开辟了“历史上的今天”“南信烙印”等专栏,弘扬校园真善美,传播正能量。

  4、开展“烙印 我心中的南信”访谈活动。发出邀请函后,南信院的老领导,离退休老师以及老校友热情参与,他们怀着一颗对母校的关爱之心和感恩之心积极建言献策。“毕业生素质调研”是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展开的,各分院在校企合作处的号召下,纷纷奔赴企业开展了调研,院党委宣传部把对企业代表和校友的访谈录制成了视频并在学院展播。

  (二)融入红色文化,让爱国主义精神成为南信学子学习成才的动力源泉学院以传承南信精神,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目标,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探索红色文化融入校园文化的有效途径。通过发掘历史,着眼未来,重点以档案、资料、实物、图片展览为教育主要形式,积极开发以国防教育馆、红色文化研讨场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廊、爱国主义主题雕塑等为重点的校内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项目。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让广大同学了解“为什么学、为谁学、学什么”等一系列认识问题,滋养学生主动学习、自觉成才的学习“精气神”,爱国主义精神成为南信学子学习成才的动力源泉。

  (三)创新党建工作实践模式,发挥党员师生在“烙印”文化建设中的榜样作用党委通过制度和考核评价机制积极引导基层党组织创新党建和思政工作实践模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阵地作用,调动党员师生在“烙印”文化建设中的榜样作用。电子信息学院党总支调整工作思路和创新工作方法,设计了“提高,参与,引领,服务”党建工作路线,推出教工党建“四法”,即“岗位能力提升法”“分院发展参与法”“就业创业引领法”和“困难学生帮扶法”。机电学院党总支将工匠精神具体解读为爱岗敬业、持之以恒、精益求精、守正创新,围绕这四个方面,分院调整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落实党建工作“四立育人法”。

  (四)以培育“工匠精神”为导向,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教学模式“工匠精神”是为了适应国家经济转型升级而提出的新人才观,其内涵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具有天然的契合性。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思政部开展了以培育“工匠精神”为导向的高职院思政课混合教学模式探索:一是坚持多元导向,精选“匠人”,建立混合型师资团队,解决了“谁来教”;二是坚持问题导向,融入“匠品”,整合教学内容,进行专题化建设,解决了“教什么”;三是坚持信息化为导向,感悟“匠心”,通过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解决了“怎么教”;四是坚持以实践为导向,沉淀“匠功”,依托“课中课”,打造混合实践教学平台,解决了学生“如何学”;五是坚持过程导向,体验“匠行”,通过任务项目,专业作品制作评价形式等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考核,主要解决“如何评”。

  (五)以“烙印”为教育主题,组织各类学生活动为使我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教育活动更接地气,更符合95后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和时代风尚,进而凝聚广大学生的精神共识和价值认同,在我院组织开展的系列精彩纷呈的学生活动中,例如“烙印 青春”毕业生欢送和迎新晚会、“烙印 青春”主题班会、“身边榜样”评选等,都嵌入了“烙印”的教育主题,以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潜移默化作用的同时,激发同学们对“南信烙印”有一个全新的诠释和理解。更是在同学们当中传达了一种追梦、筑梦、圆梦的正能量,引导同学们深入学习榜样的崇高品质和价值追求,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

  三、“烙印”成果提炼

  1、提炼出了南信烙印关键词。经过了广泛宣传、组织活动、民主讨论、提炼总结等几个阶段,最终形成了体现“南信烙印”的原始文字材料,由院党委宣传部对这些原始的资料进行整理,并通过校报、校园网站、微信微博、理论动态等载体,在广大师生中进广泛讨论。在师生的思想碰撞、情感体验及价值重构的过程中,达成“南信烙印”的基本共识。最后,由院党委宣传部再将大讨论中师生交流的观点及认识体会进行汇总整理,提炼出了以 “实”“强”“品”“先”为主要特质的南信烙印关键词。

  2、重新解读学院的核心价值理念

  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类产业对人才质量的需求发生了变化,我院的人才培养理念也要跟上时代和技术发展的客观需求,做出相应的调整与更新。由党委宣传部牵头,对学院的办学理论、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模式和学院的核心价值理念进行重新解读,发动各二级分院结合工作实际和人才培养目标设计了分院的工作理念和工作目标,采访和收集遍布全国各地的比较优秀的校友故事,梳理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编入校园文化建设系列丛书《学院文化建设理念读本》。

  3、将优秀文化成果编定成册。由院领导亲自牵头,和广大师生一起讲述南信故事,烙印征文活动共收到教师作品41篇,学生作品162篇;十八大以来,学院中层以上干部每年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结合本单位办学历史和实际,撰写读书笔记和调研报告。将收集到的南信故事和学院中层以上干部读书笔记分别进行评选和表彰,并将分别将作品汇编成册,编入校园文化建设系列丛书——《南信烙印——说出你的南信故事》和《中层干部读书笔记》。

青奥会志愿者

  四、实施效果

  学院立足高职教育实际,结合学院办学精神和学生特点,打造“南信烙印文化”,把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人才培养实践中,并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把烙印的文化成果用于指导校园文化实践活动,深化了活动的内涵,在对学院历史传统文化精髓与精神财富继承的同时,与时代烙印相融合,形成了独居特色的“南信烙印”,以此为引导,筑就了学生成长成才梦。学院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 以上,专业对口就业率超过80%,并呈现出就业层次高、对口率高、起薪高、稳定率高、岗位升迁几率高的“五高”态势,有超过50% 的毕业生进入世界500 强企业,企业到学院的招聘需求数平均是毕业生数的2 倍,学院连续12年获得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多年来,学院的办学工作得到了广泛的社会认同,学校近年来获得江苏省文明单位、五一劳动奖状、文明校园、平安校园、和谐校园等荣誉称号。CCTV-1 新闻联播、中国教育报、CCTV 新闻频道等媒体先后报道了学院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

相关链接:http://edu.cyol.com/content/2017-05/11/content_16054885.htm

 


(0)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