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日报】提升文化素养,感悟工匠精神——南信院让学生给学生讲国学

时间:2017-04-13浏览:900设置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后……”上周四早晨7点10分,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通信学院3408教室的早读课上,全体学生诵读之后,讲台上的“小老师”、通信学院2016级移动通信班的丁咚同学开始讲课。 
  “颜渊感叹道:对于老师的学问与道德,越仰望越显得高远,越钻研它越显得坚固……”丁咚对这篇《论语·子罕第九》的讲解有模有样,精心准备的PPT中穿插着视频、图片,他还不时和同学互动:有没有人知道,孔子培养人才的最理想状态是什么?颜回和孔子还有哪些循循善诱的故事? 
  在通信学院,每周四利用早读课的时间,由学生给学生讲解一些国学小片段,已经坚持了6年。 
  “我们有不少校企合作的项目。近年来,企业越来越重视学生的文化素养。作为典型的工科学校,学生的文化素养提的不多,这使得他们在待人接物方面有所欠缺。”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通信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刘刚说,2012年,在制定校企合作培养方案时,他们尝试了“国学”,希望通过《论语》《弟子规》等,塑造学生更完整的人格,培养更受企业欢迎的学生。 
  学院认为,让学生讲给学生听,这样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演讲能力、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同辈教育”的效果可能更好。于是,在各个班级挑选“小老师”,由老师带着一起备课,然后对各班讲课情况进行评比,并给出相应的奖励。 
  “后来学生渐渐成熟,于是自己培训讲课新人、挖掘主题、准备教案,并成立了社团。”国学社社长、2015级通信技术专业的张可介绍。 
  通信学院2016级移动通信单招班“小老师”吕思纯介绍,社团每周一到周三都会对他们进行培训。给同学讲课,不仅锻炼了她的表达能力,还让她对国学有了更深的了解,懂得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即使在大二参加职业技能大赛集训备战期间,2014级的殷越同学也没有落下国学早读。“《论语·公冶长》中的一句话,正所谓‘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我每次有疑问时,就会请教老师或者其他同学,还会与老师探讨哪种方法更为简便。”他说。最终,经过刻苦训练,他拿到了江苏省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后来又获得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 
  国学早读在校内的影响越来越大,这样的现象引起了学校的关注。为了更好地挖掘国学中的精华,学校素质教育部牵头与高教所合作,开发了“国学经典与职场”课程,把学生普遍关注的职场问题和国学进行融合,在二年级学生中全面铺开。 
  比如“工匠精神”一课,通过春秋时期鲁班发明的木工工具、农业机具、仿生机械等,向学生传达这样的信息:不断挖掘新的发展潜力、拓展新的发展方向、创造新的产品,并把产品质量向完美提升,才是工匠精神的内涵。 
  “课程通过真实案例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再通过儒学的思想探求其内涵。”学校通信学院团委书记陈小波说,课程中的处事之道、待人之道、修己之道与学生的成长以及一些职场体验的契合度很高。 
  2015级毕业生许克说,周围很多同学认为,毕业后就是爬电线杆、穿电缆,动手能力强就行,“其实,《尚书·大禹谟》有云: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竞争激烈的今天,专注和精益求精都是必须的。” 
  “‘吾日三省吾身’对我影响最大。”2012级的施满之已经是邮电规划设计院的技术骨干,直到现在每天上完班,他都会每天对自己的工作做一个总结,分析不足、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案。他每天都要统计整个4G网络的指标,一开始使用EXCEL,耗费很长,后来上网自学了一种新方法,现在只要十几分钟就搞定了。“国学中的智慧,能伴随我们的职业成长,不管岗位升迁还是单位变化,对我们都将终身受益。” 

相关链接:http://njrb.njdaily.cn/njrb/html/2017-04/13/content_456399.htm?div=-1

(0)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