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婷:守望初心,共赴繁花

时间:2024-10-08浏览:209设置

2015年,我从东南大学研究生毕业后,便入职南信院成为一名公共基础课教师。今年,是我站上职教讲台的第九个年头,恰逢第四十个教师节。时光知味,岁月沉香,回望这九年的教学生涯,有忐忑、有成长、有不易,更有向往。  

教育就是和学生相互点亮

初入学校的我,秉承着对英语教育事业的热爱,努力钻研教材教法,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常常为了备一堂课忙到深夜。但当我站上讲台时才发现,不是我讲得热情投入,学生就听得热情投入,我预想的教学效果和实际的课堂反馈之间是不同的。这个不同,让我重新思考:作为一名职教战线的公共基础课教师,我的育人“初心”到底是什么?

想要找到这个答案,就得走进学生。通过日常的观察和与学生的深入交流,我发现他们并不是不热爱英语学习,而是因为基础薄弱,对自己能学好英语没有信心,也就没有持续努力学习的内驱力。面对这个问题,我在教授《实用英语口语》这一门课时,重构了教学模块,优化了教学活动,为他们“量体裁衣”符合学情的口语教学课程。我将15个单元的教学内容,设计成30个项目式活动,精心自制了配套的活动教具,让课堂成为他们动起来、说起来、演起来的“舞台”。当我看到他们积极参与互动,自信地用英文交流时,我忽然就找到了我的教育初心。职教学子们或许没有亮眼的高考成绩和扎实的学科基础,但作为教师就应当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作为一名公共基础课师,我要做的就是通过点燃他们对学习英语的热情,点亮他们对自身和未来的信心。让他们从南信出发,向阳而行,在实践中找到自己的精彩人生。

教育就是和学生共同成长

2023年7月,我和我的学生张艺骞一起站上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英语口语比赛(师生同赛)的最高领奖台,作为江苏省非英语专业组唯一 一支代表队在该项赛事中荣获一等奖第一名的好成绩。荣誉来之不易,不过比荣誉更加弥足珍贵的是这段我与学生共赛共成长的时光。

当时比赛出台了新赛制,原先的学生个人赛改成了师生同赛。这意味我将以指导老师和参赛选手的双重身份进行备赛,工作量压力瞬间翻倍。为了增强赛场默契,我每天和张艺骞同步备赛,早上7点准时开始一起上外教的口语课,深夜10点仍在一起反复练习情境对话,从单词到动作不断斟酌与完善。备赛中的重复练习是枯燥的,但那是精彩展现的必经之路。记得在写“匠心中国”这篇演讲稿时,由于稿子经过反复修改后仍没达到预期效果,张艺骞近乎崩溃地问我:“黄老师,到底什么是‘匠心’?我写不好,不想继续了。”我拍拍他的肩膀说:“本来我不知道怎么回答你才好,但我刚刚发现你为了写出满意的讲稿,一直不断地自我推翻、持续完善,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匠心’啊。我知道这很难,但是我从来没怀疑和担心过你写不好。我知道你肯定行。”后来,比完赛的张艺骞激动地对我说:您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把一个对自己充满质疑的我,变成了一个对学习和生活充满希望的人。”这句话让我动容,也让我感恩,我很想告诉他,如果今天我成为你眼中的好老师,是因为有你这样信任我、一路与我共成长的学生。

125天的备赛中,每当看到学生眼中的信任和他的坚持,压力和担心就化为了再练一遍的决心和信心。老师和学生是竞赛共同体也是成长共同体,学生的肯定,让我的职教讲台在质朴中更多了一份荣光,对职业教育教师这个身份,又多了一份坚定和热爱。

教育就是自己拼搏在先

“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己要有一桶水”,这是我这些年一直记在心中的话。教师的终身学习是确保“这一桶水”常满常新的关键。其中,参加教学比赛就是提升教学水平和促使自我成长的一条“快速路”,通过赛事引领,进行教学理念的新探索和教学方法的灵活变革。去年,我在备战技能大赛的同时,还在备赛江苏省教学能力比赛。回看整个备赛过程,我和团队成员从一次次课程设计的头脑风暴,到一份份教案的细节打磨;从一张张课件和板书的精心设计,到一遍遍与学生彩排磨课。我们不断学习、实践和反思,力求把每一个细节都做到能力范围内的无可挑剔。赛场归来后,我将所学到的教学方法和数智化手段积极应用于日常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入职以来,我参加各类教学比赛6项,指导学生竞赛8年,我认为这些已经成为了我教学工作中最寻常不过的一部分。我始终认为,只有自己学在先、拼在先,才能作为学生的镜子,让他们看到自己也可以通过努力和坚持获得成功。

向阳花开,象征着阳光和希望。我们要像向阳花一样,迎着阳光,勇敢绽放。在彷徨动摇中坚守初心,在攻坚克难中磨砺品质,在坚韧拼搏中共同成长。教育之路漫长而美丽,作为教师,我愿将自己奉献于这片沃土,精心耕耘,耐心守护,直到看见满园的繁花盛开,桃李芬芳。


/素质教育部 应用英语教研室教师 黄婷




(0)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