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从老师的学生到学生的老师,竭尽全力始终不变 ——劳动节致每个敬业乐群的人

时间:2024-05-01浏览:10设置

十年前,我从远在一千公里外的山垣延绵的黄土高原,来到水波氤氲的江南平川,首个落脚点就是文苑路一号——南京师范大学。我的专业是古典文献学,如果需要解释,从版本目录,到音韵训诂,从经史子集,到校勘检索,你能想见的艰深晦涩,从来与吟风弄月诗词文翰无关。在南师上的第一门专业课,是王锷老师的《论语》,我至今都清晰地记得《子张篇》里“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的描述,因为那就是我印象中的圭璋君子——王锷老师,会让我们排队去面诵十篇的夫子,《论语》作业是抄写全书,原本只需要抄写正文,第一次的作业,我额外抄写了注与疏,还就其中学术争议颇多的点做了文献整理,也就前人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原本十数页的作业,被我写了整整一百多页,这份作业老师给出了全班最高分——99分,剩下的1分,是勉励与警示,一直延续到现在。

后来,我参加了工作,仿效老师,将“动容貌,正颜色,出辞气”列为工作法条,且在给予学生批评教育时,会加上抄写《论语》的要求,检视来路,怕是从那时起,就对《论语》的君子范式深信不疑,对学生的规训劝诫,就藏在了经典中,我渴望我的孩子们在落墨纸笺动作中,逐渐完成自我环视与道德觉察,希望他们在完满完成基础的同时,有多走一步的勇气,也有多走一步的不怕费力。

南师四年,我见证了学术史上的里程碑事件,也目睹了包括赵生群老师在内的八个人的八年生命轨迹,直到如今,每每懈怠、与困境过招气力全无的时刻,眼前赵老师清癯的面庞一闪而过,耳边会响起温柔而坚定略带宜兴口音的话语,《史记》中华修订本八年磨一剑,老师说:“《史记》的修订虽然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尽善’却难以企及。俗话说:校书如扫落叶,旋扫旋有,永远无法做到尽善尽美。”是呀,站在此刻的坐标回望他当年所言,对照目前我手边正在进行的辅导员工作,疑难旋解旋生,又何尝不是某种暗合?老师给我的勇气不仅是当年校勘时的左冲右突,更是而今面对千难万险时的骁勇作战。凌晨的伏案写作、半夜一点的派出所、人生第一次的救护车,从容不迫。2023年,我组建了“我与太史公的跨时空接力——邳州戴庄微史记书写”实践团,与学生一同克服乡镇道路崎岖、交通不便的困难,始终如一陪伴孩子们在风雨中穿行在烈日下暴晒。与学生一道论证农业遗产在新时代乡村振兴视阈下与现代化的联结程度、互动作用、未来挖潜,寻访戴庄镇各村传统匠人,听老人讲跌宕起伏的戴庄历史及文脉。实地调研传统技艺的突围现状。依托云计算、计算机网络专业技术,制作“乡音地图”掌上程序,留住乡音,记录乡愁,制作小型戴庄民俗资料库。我想,换了一种形式,我一样依循儒家的入世进取与普世关怀,沿着赵生群老师的路,虽然不再局限于文字考索,而是用双脚丈量厚实的中国大地,遍访祖国百村,为农村农业遗产保护事业发力,引领学生为助力乡村振兴而贡献青春力量。

2016年,青年教师苏芃带领我们前往同样是古都的西安考察,在城墙上,与我们走在一道的老师,引经据典讲一座城池的迁延。2022年我和学生在东华门城墙上,研读青砖文字。我想,如果当年有学生最喜爱之星,我一定投他一票,他永远不知疲倦,是个勤奋而不自知的年轻人,至少覃思精微。我常常想,老师观察世界时超乎现实,占有细节,又有穴寥空阔之气,在过去与现在与未来之间来回穿梭,链路通达。老师说“人生有千种面相”,他稽古而不泥古,从不以古文献为枯燥乏味,反而认为这是一门赛博朋克的专业,他为海量的研究资源欢呼的同时,拥有的逻辑思维惊人得可怕,他向我展示着一个教师切换自如的风采,乃至一个学者的空间与可能性。虽然作为他口中读书种子的我,没能继续在文献专业沉潜往复,但无疑,老师影响着我,获得同样廓然的场域与不灭的激情。同样,我也不觉得学工工作乏善可陈,相反,也很赛博朋克,我进行着社会洞察、人性剖析、为人文混搭科技、把课堂升级到立体样态。我喜欢同学们叫我玩老师,这意味着,玩姐活力不减,创意丛生。目前我主持着“寻宁迹现地学视域下的南京地名文化考索”辅导员工作室,也在这块试验田中持续发力。曾在2022年申请了以“寻找‘小地名’背后的‘大金陵’——现地学视阈下的地名考索社会实践”,把文化小课堂设立在南京的大街小巷,随时打开文献,边走边学,边看边问,边思边悟,我想在这片挪步两三,典故即见的金陵城,耳濡目染,总要沾染些情怀罢。要在熙熙攘攘恍兮惚兮之余留一片自由而独立的精神净土。

2022年,我从南京大学,迈入南信大门,成为了一名普通的辅导员,带着不少人的不理解,大概只有我能明白,十年前早饭桌上背《儒行篇》的学生长大了,带着大先生的精神,带领着她的学生去跨越去突破,去自洽去爱生活。我的老师郭平曾经说过他希望过有血肉的人生,对微小的存在有直接的感觉。他认为写小说、弹琴其实有什么风雅,平常都是系着围裙弹琴。什么叫风雅?风雅就是爱和悲悯,是内心的芬芳。做一线辅导员总该是风雅的事,可以在具体事务理实研究两个样式中自由往返在具体的生命和事件中安放爱与关怀,温吞但是稳妥,教育是慢工出细活,和学古文献何其相似。幸运的是,七年的训练磨出了我的坚韧,也练就了我的逻辑章法。专业要求我较真能与寂寞周旋,而今的学生工作要求具备高度的责任心,耐心处理矛盾、悉心帮助学生规划职业生涯、热心关切孩子们的心理状态、细心培育学生骨干,为优秀的学子锦上添花,为后进的学子雪中送炭。如果我的奋斗之姿感染了学生增厚内驱力,和我一样敢于担当,至少要做个敬业乐群的人,很幸运,我收获了一群忘我工作的孩子们,我总算是在儒家进取的路上继续跋涉……

劳动节前夕,我总能想起王利器先生《盐铁论校注》的成稿时间,初稿、二稿、三稿,从1956年到1978年再到1989年的五一劳动节,这大概是对劳动者敬业精神的一个脚注吧,冥冥之中,直指鞭策,鞭策着一个年轻辅导员,从老师的学生到学生的老师,竭尽全力敬业乐群。


/网络与通信学院 辅导员 王元


(0)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