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莹:读习近平总书记给北大援鄂医疗队“90后”党员的回信有感

时间:2020-04-07浏览:1569设置

  

作为一名高校思政课教师,我拜读了习近平总书记于3月15日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党员的回信后,倍受鼓舞和感动,也深刻感受到肩上担负的沉甸甸的责任。

2020年春天的这场新冠肺炎疫情,堪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流行病爆发,而广大“90”,尤其是“00”们,还是大家眼里的“孩子”,却“疫”无反顾地冲锋在前,成为千千万万逆行者中的一员,在各条战线上发光发热,他们的青春也因此而获称“最美青春”,相信这次抗疫经历将令他们终生难忘和刻骨铭心。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价值包括两个方面: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社会价值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自我价值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前者是前提和基础,两者相互依存。对于参与抗疫各条战线的广大青年来说,他们的人生价值就是教科书式的演绎:这些“90”“00”们作为这次抗疫的一线主力军,勇敢逆行、义无反顾地奋战在前线,充分彰显了“无奋斗,不青春”的铮铮誓言,他们的社会价值举世瞩目,而他们的自我价值也因此而实至名归。

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对青年的人生价值进行了充分肯定:“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是总书记对抗疫青年社会价值的认可,而“广大青年用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又是总书记对他们自我价值的最高褒奖。

我们南信院的广大青年学子在这次疫情中也始终践行着总书记的回信精神,积极担当青年的使命与责任,发扬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志愿者精神,尽己所能地为抗疫献一份爱心、出一份力。他们中有的通过网络或到指定地点进行捐款、捐物,有的积极投身于各种志愿服务中,在家乡所在地的关卡、路口协助当地疫情防控人员进行出入通行检查,在街道社区、村委会协助当地基层干部做好外来人员登记、测量体温等社区防疫工作,诠释南信青年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担当,彰显南信青年的“硬核”力量。

作为当代青年的思政课教师,肩负着立德树人的光荣使命,责任重大,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当前国际环境复杂,黑化、否定我党和我国人民英勇抗疫斗争的言论不时见诸某些外国媒体,我们不能放松警惕,正如毛主席所说:“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要时刻提高警惕!”

让我们共同努力,站好“最后一班岗”,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打赢疫情防控的“最后一公里”,早日走出疫情阴霾,回归久违的校园和课堂。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王晓莹

  

(0)

相似推荐

更多>>

最热文章

更多>>

往期“最受欢迎文章”

更多>>
返回原图
/